從學習專家看到的三個學習重點
樺澤紫苑是日本著名的醫師與學習專家,出了十幾本以學習為主題的書,最近也有《最高學以致用法: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》
連這兩本在內,我看了三本樺澤的書,這次有三個收穫點
1. 1/3/7 學習法
2. 感受記憶法
3. 換地點活化大腦法
#1/3/7 指的是輸出的時間
我們都知道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學習效果很差,但要怎樣輸出的效率最好呢?
樺澤主張不要在當天就說出你當天學的東西,這時候對需要剛學到的東西還充滿情緒,馬上輸出的只不過是淺層的感受,無法持久記憶。隔天再做輸出,反而會經過沈澱,進入深層記憶。
但是人們太容易遺忘,只有隔天輸出是不夠的,例如現在問你上週已讀了什麼你還記得嗎?我就不太記得了,樺澤主張在學習後的隔天、三天後、七天後,分別做輸出,就會讓學習內容進入深層記憶。.
例如週一讀的東西就在週二、週四、下週一各輸出一次,內容可以不大相同,也一定會不大相同。
反過來週一時會重新思考上週四、上週二、上週一讀的東西,並且做一次整合性的輸出。
這樣他們就都會在你的記憶當中進入深層。
#動用「感受」幫助學習
雖然現在的腦科學已經不再左腦右腦區分邏輯與感受兩種思維,但邏輯與感受是大腦中不同的運作,只靠其中一種來學習效果就是不夠全面。
樺澤指出,當我們情緒激動,或是腎上腺素被激發較多的時候記憶效果特別強。
我們應該都有類似大考前一刻讀的書,就是記得比較牢。遠勝過之前幾個熬夜的夜晚,或是一兩個月的學習。那是緊張激發了腎上腺素強化了記憶。
又或者看了一個讓人感慨的電影,之後總是想要延續感動,再去找找跟電影有關的評論影片、網友討論、書籍,或是忍不做就會講一次給朋友聽。這些都是感受在幫助我們多層次的強化學習效果。
我們不一定每天都能調動自己的腎上腺素,但是讓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偶爾有些特別的開心、或者是一些小小的緊張感,都是做得到的。
善用這些感受來幫助自己的學習吧。
#更動「地點」活化大腦
最近有在家工作經驗的人比較多,你是不是也有早上精神奕奕、下午的時候就只想躺回床上的體驗呢?
樺澤的建議是移動身體可以活化大腦,包含運動跟移動工作地點。
我認為人類若是在穴居時代,老住在同樣地點代表警戒與機會都沒有太大變動,大腦中負責站哨的那位,就可以躺下休息。但若經過移動,就代表要更換棲息地,哨兵只好打起精神起床上班。不能讓哨兵太操勞,不然會罷工。但若放他去休息,也會長滿橫肉效率太差。哨兵就跟我們的肌肉一樣,要各種刻意鍛鍊。
移動部分,我的經驗是甚至於不用動用自己的肉體來移動,坐車也有類似的效果
例如說早上在家工作、中午後移動到圖書館或書店;或是中午後外出走走、再回家這些少量的運動,都有讓大腦細胞活化的效果。
這樣說來校園還挺佔優勢的,因為能讓你輕易地移動但是不離開場合太久。
.
用1/3/7的輸出法強化記憶、用一點感受幫助大腦思考、移動學習的地點以點亮更多大腦細胞。這星期就試著用用其中一種,來強化你的學習效果吧。